2010年2月7日 星期日

搖滾教室~打破一切規則搖滾吧!

本篇目前嚴禁抄襲引用~有大量電影內容~請先自行考慮

這不僅是一部述說小孩教育的電影,同樣也是在述說大人如何放棄夢想與重拾夢想的電影。


老實說如果不是因為參與雅德賽思的第二階段面試,或許我永遠不會有機會來觀賞這部「搖滾教室」,真的是太酷了~還沒看完,全身就像插電的搖滾吉他一樣,不禁在過程中跟著片中的主角和小朋友們Rock起來~~~(比著搖滾的手勢…)

這部電影的最重要演員,就是經常擔綱喜劇演員的Jack Black,若非很愛看喜劇電影,那麼對他的印象大概也是來自於”金剛”那部片,對的,他就是金剛影片中勢利的導演^^

找了一下網路上對於JACK的介紹,原來傑克布萊克和電影主角杜威有許多共通點,他跟杜威一樣是一個搖滾樂團的主唱、詞曲創作人和主吉他手,不同的是後者被其他團員踢出樂團,而對布萊克來說,搖滾樂是他生命中很重要的部份,但是對杜威費恩來說,搖滾樂就是他生命。編劇麥克懷特曾經和布萊克當了三年鄰居,他一直想根據布萊克寫一部電影。

傑克布萊克曾以《失戀排行榜》一片中精采的演出獲得全美喜劇獎和百視達娛樂獎最佳男配角提名,他並曾和《史酷比》美少女紅星莎拉蜜雪兒蓋勒主持2002年MTV電影大獎,這場頒獎典禮是當年收視率最高的有線電視節目。《搖滾教室》結合了布萊克無厘頭的搞笑風格和懷特創意十足的劇本,早就超出一般喜劇片的範疇,當電影公司找來《年少輕狂》、《愛在黎明破曉時》獨立製片名導演理察林雷特執導此片,這部電影又被提昇到另一個境界。

搖滾教室的主要內容,是由Jack Black所飾演的搖滾樂手說起。長期無經濟來源卻借宿於以往同樂團好友的住處,然而由於積欠好友一筆不小的金額,同時被自己創辦的樂團排除在外,只好準備出售心愛的吉他的同時,意外假冒頂替好友至一間貴族小學擔任數週的”代課教師”。

貴族小學代表著是嚴謹的校規、傳統的校風,一切的一切就為了陪想小孩子能夠有好的成績,其實也影射了當前所有社會的教育體制。父母親送小孩到學校,最擔心的就是安全,其次則是功課,至於會影響學習、耽誤作功課的活動,都是不足以花費時間去學習的。

原本只是準備蒙混過關的杜威,偶然間看到小朋友上音樂課的情形,察覺小朋友極有音樂上的天分,便希望利用小朋友的天分來幫助自己參加搖滾樂團的比賽,進而一舉成名、獲得獎金。然而,杜威教導小朋友的方式,不僅打破了規則、突破了學校以往教育的限制,更進而引導小朋友在搖滾樂上的發展。教導小朋友瞭解搖滾樂的音樂發展史,使小朋友透過歷史而逐漸認識搖滾樂,而杜威更告訴小朋友搖滾樂的核心,就是反抗大人物。

大人物代表的象徵其實與六七零年代世界局勢的動盪,以及美國國內種族以及經濟的紛爭有關。搖滾樂是一種對於當下世界的不滿的一種表現與抒發,那種嘶吼的、搖擺的、用盡全身力氣的演出方式,其實對於壓抑許久的人的心靈,是一種釋放、也是種轉變為熱情和高亢的過程。

套在小朋友身上的最直接代表大人物,莫過於學校裡的老師、家中的家長等威權象徵的代表。在學校裡,老師會要求小朋友乖乖的上課,卻不問小朋友是否有興趣;在家裡,家長也時常會將自己的期望灌輸、加諸在小朋友的身上,而不問小朋友是否喜歡、是否願意,總是覺得小朋友除了讀書以外的活動都是在浪費時間。

杜威的方式,則是透過搖滾樂引導小朋友對於平日不滿的抒發,而非真正要與學校、家長對抗。杜威對校長所說的:「帶孩子走出教室可以學的更多」或許正是目前教育變革的一項重點,「讓孩子歡笑吧!」、「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學習」,透過搖滾樂的熱情,引導小朋友打破舊規,勇敢而自信的表演。他總是適時的鼓勵小朋友,人不論外型,仍有上天所賜與的天分;而當我們站上了舞台,我們就要先相信自己,一定能有很棒的演出。

讓同學們共同為了搖滾比賽而努力,甚至為了他而做出以往所不可能作的,就是走出以往的舒適圈、安全範圍。而家長看到最終小朋友在舞台上精湛的演出,也都能夠釋懷並轉而認同小朋友學習搖滾樂這件事。

對照於小朋友,杜威其實是幸運的,因為他能夠有機會在學校裡遇到這群孩子,同時還能夠有機會以不同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夢想,不僅啟發了孩子對於搖滾樂的興趣,同時也被孩子所感動。

而杜威的朋友、或學校的校長,都像是現實生活中的我或一般人。大多數人在年輕的時候都曾有過夢想,也喜歡過搖滾樂所代表的非主流的、非平常人所做的。從小我們就被父母師長灌輸「好好讀書、有好成績將來才會有好的工作」之類的話,於是乎當我們還在讀書的時候,或許還曾有過夢想,想當歌手、想當明星等等,但隨著長大、畢業、出社會等等,現實社會與現實生活早已將我們的生活壓的透不過氣,更晃論曾有過的夢想和興趣。幸運的人能夠將工作結合自己的興趣,然而大多數的人,只求有分穩定的工作、將來結婚、生小孩,等等等等。根本沒有了熱情,生活只是週而復始的上班、下班,等待週末的來臨。人生將索然無味。

然而人生是難以預料的,有的人、少部分的人,就像杜威,只會搖滾樂而搖滾樂就像他生命的全部,但多數的人,就像杜威的好友,為了生活、為了愛情、為了家庭而不得不為五斗米折腰。我想說,像杜威那類一輩子都堅持作自己熱愛的事的人是幸運的,雖然過程必然是艱辛的,但心靈卻是充實的;然而大多數其他的一般人,或許不得不放棄了自己年輕時的夢想,但,人生很難預料,或許夢想只是暫時的延誤了班次,人若能及早找到自己的志業那是再幸福不過的事,但是若像我,像大多數的人一樣,必須慢一點、甚至一輩子都無法實現夢想的人,不見得是可悲的,我認為,那是另一種不簡單。為了自己堅持夢想,或為了心愛的人而放棄夢想,我認為是同樣的值得尊敬。沒有夢想、或不知道為何而放棄的,或許才是最可悲的吧。

相信在將來我還是會再一次重拾我的夢想,到時候我還是會很開心的。

沒有留言: